《读写结合,提高学生语文能力》实施方案
[ 2014-9-8 12:16:00 | By: zhoumin ]
 

《读写结合,提高学生语文能力》实施方案

金坪中心校  周敏

一、  课题研究的提出与背景

(一)提出

“读写结合”,就是读与写的结合。通过读写训练,可以达到以读促写、以写促读,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。新课程理念背景指导下的语文课堂,是“生本、师生、生生” 对话的课堂,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,“读写结合”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对话形式 ,它为学生构建了高端对话的平台,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。

(二)背景

1、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。实施素质教育,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,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渠道。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、丰富材料的重要途径。而作文教学,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、用词造句、布局谋篇、润饰成文,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,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,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、感受,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,为今后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。同时,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,相互促进。通过大量、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的积累和方法、模式与技巧,而不断的模仿写作和创作,又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。处在边远地区的农村小学,学生阅读量小,读书习惯差,写作能力弱。因此,如何借助于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,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。

    2、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。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薄弱,知识面窄,阅读能力差,写作水平低。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,没兴趣、没信心。此外,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 “阅读”等语文实践活动,积累写作素材,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,还有就是学生依赖,大量仿写老师找的下水作文,最后全班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相似,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,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、创新能力的提高。“读写结合,以读促写”是解决我校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。

 

二、   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

1、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

心理学研究指出,阅读是内化的吸收,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;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,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。通过阅读记忆,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,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。同时,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,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。从这一意义上讲,阅读是作文的基础,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。当然,反过来讲,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,从而带动阅读、促进阅读。所以说,阅读与作文,两者是相互促进、相互补充、相辅相成的。读与写,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。

    2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

  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:能具体明确,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,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,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。 “在作文教学中,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,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”。

3、叶老关于读写的论述

叶圣陶先生说得好:“ 阅读是吸收,写作是倾吐。”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:阅读是作文的基础,阅读好像蜜蜂采花,作文好像蜜蜂酿蜜。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,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,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。

4、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

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“读写结合”研究,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“读写结合教学法”,给了我们借鉴。上海吴立岗教授“素描作文”实验、南京市重点课题《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》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,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。

三、        研究方法

1、观察法

以听课、检查、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、学习习惯、学习方式、学习能力、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,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。

2、个案法

注重个案跟踪,细致某种学习方式或某一课型的研究探讨工作,从大处着眼,从小处着手,具体情况具体处理,寻求点上的积累和突破。

3、行动研究法

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,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,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,采取行动研究方式,做到教研即教学,教学即教研,以教学促教研,以教研指导教学。

4、经验总结法

  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,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,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、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。

四、       研究原则

 

(一)    实施读写结合的原则

1、分解性原则

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,应根据本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,确定读写结合的阶段目标,渗透某个要点和某种写作技能。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策略之后,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。

2、练习性原则

读写结合策略单凭讲解是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,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,要创造机会,让学生经常随文小练笔,如写开头、结尾、口头读写、写片断等,将读中学写落到实处。

3、形式多样化原则

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,比如学习《记金华的双龙洞》之后,让学生仿例文写《记家乡的……》,列出写作提纲;学《中彩那天》后,让学生想象父亲打电话时与库伯说的话,进行想象叙述;在单元写作指导中,重温同类课文的写法等。

4、迁移性原则

读写结合训练之后,如果不能在广泛的条件中运用,就可能产生惰性。因此,当我们找到读写联结点之后,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,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,开扩视野,在迁移运用中进一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。如《乡下人家》就可以让学生到村子里走走,看看,了解农夏时节农村的农作物及农活情况,再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写一篇《我的家乡》的练笔。

(二)    读写结合教学的模式

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,我们总结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基本模式:整体读文,了解大意找准重点,读写联系读写迁移,提高能力课外拓展,扩大视野。 具体来说,第一环节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,对事物获得感受,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,让书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。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、对事物的认识、感受,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,让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。

第二环节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,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,感受语言魅力,学习写作知识。

第三步,以写作为手段,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,训练作文能力,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。

第四步,紧扣读写联结点,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,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,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,使学生这两种能力都得到发展。

五、研究成效

 

 

五、  研究的步骤与活动安排

(一)准备阶段(20099月—200910月)

 

    1.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,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,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,拟写课题实验方案,作好课题申报工作。

2.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,增进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,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,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,提高科研能力。

 

(二)实验阶段(200911月—20104月)

(三)总结阶段(20105月)  

六、  预期成果及形式

1、课题结题报告;

2、课题研究论文;

3、优秀教学设计;

4、学生优秀习作选集。

七、  预计学时

一年的研究实施,总共大概需要30学时。

 
 
发表评论:
 

时 间 记 忆
<<  < 2014 - >  >>
1 2 3 4 5 6
7 8 9 10 11 12 13
14 15 16 17 18 19 20
21 22 23 24 25 26 27
28 29 30
最 新 评 论
最 新 日 志
最 新 留 言
搜 索
用 户 登 录
友 情 连 接


 
天涯博客欢迎您!